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斗指东南话立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5日,是农历中的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说,立夏伊始,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进入夏天。而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人依然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交替节气。
     这些天的南方,雷雨不断,空气湿润,也意味着农事的繁忙。我曾经在农村插过队,对此时的农事生产和民间习俗亦有所了解。我国的农历和节气是农业生产的时间表。立夏前后,正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此时雨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密切相关。农谚云:“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雨在此时,无疑是及时雨。
     古人智慧四处可见,在《礼记·月令》篇中,老祖宗是这样形象地解释立夏的:“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意境,就是说在这个时节,青蛙开始了夏季的聒噪,蚯蚓帮着农民们翻松泥土,村头屋旁的瓜果,冒出嫩绿的芽苗;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而明人《莲生八戕》:“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也说这时的夏收作物,进入了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而水稻的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在立夏之后进入了一个大忙季节。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史料记载,周朝时的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隆重仪式。指令司徒等官员前往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节气所包含的内蕴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生活方面,明代时,民间始有尝新风俗,而到了清代,则更添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在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
     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在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烈日炎炎的夏季,让很多人感到了畏惧。尽管现代生活中有了空调等降温设备,但很多人家还是保留着古人遗传的风俗,把立夏这节气看得像节日一样热闹。
     我生活的宁德市,古风尤存,逢年过节都不敢马虎,和福州、厦门等地相比,尤为重视立夏。福建电视台的记者还专程前来拍摄相关的新闻,介绍宁德市民过立夏的一些风俗。而立夏的风俗,主要是体现在食的方面。这一天,和立夏相关的豆芽、春笋、苋菜、空心菜等性凉菜蔬,虽然价格比平时高了些许,但这些摊位前,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主食的春卷、蝴蝶包(外型类似蝴蝶形状)更是销售一空;还有性温的枇杷等时令鲜果,都成了市民菜篮子的“篮中之物”。
     当地人称之为“吃立夏”是在中午时分吃的。言说吃了就能保证夏天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其实这心态是靠自我调节的,但这个风俗却给平和增添了祝福的吉祥和乐趣。把豆芽、韭菜、肉片等炒熟,沥去汁,然后,或卷入春卷皮内或夹于蝴蝶包中,佐以鲜美的高汤,也算领略了宁德的立夏风情。
     不过,对孩子们来说,还有一道食物也必须是在立夏这一天吃的,那就是当地人称的“五色枣”。顾名思义,就是把红枣、黑枣、蜜枣、桂圆干、荔枝干放在一起炖。孩子们吃了,有进补避夏之说。进入夏季后,人的出汗多、食欲差,不适合进补,在立夏日吃,则为春末的最后一次进补。孩子吃了,也好度夏。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那么,与福州紧紧相连的宁德,自然就名副其实地进入了夏天,进入了热情旺盛的季节。
     吃了春卷,吃了蝴蝶包,吃了五色枣,这里的大人孩子,都有了心理的准备,也有了物质的准备,开始度夏。
                                  2006年5月7日星期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9-20 19:31 , Processed in 0.08473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