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个性呐喊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小到大,常听老师,家长这样教育我们:你要这样这样,不要那样那样,因此,从小种下的这种种方框思想,很难突破开。
  老师家长和孩子的目光交融在一起,使这种方框了的思想有了最为世俗的力量,年长后,稍识文墨的我开始对这种种思想产生怀疑,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某些方框了的思想虽然堂而皇之传之久远,却存在着极大的不正。我们缺少人类普通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为这些思想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发展出来的,带有很大盲目性,为此,我认为应该摒弃方框思想,崇尚个性发展。
  可是在举目四望,个性主义被狠狠的禁锢着。就拿现在的教育机智来说吧;众生群挤独木桥,客观的说,这对一部分人是有益的。可应该看到,更多的人并不适应这种制度啊。着就好比在一个森林里,让猴子,大象,兔子…全部比爬树,猴子当然是自鸣得意,可不把大象,兔子之类害苦了吗!
  你见过草坪机吗?诺大的草地,它“吐吐吐”地开过去,原来参差不齐的草儿们立刻就规格一致了。如果非要问教育像哪一种机器,我觉得就像着一种。估今学子就是被这样的机器修剪成规矩规矩的几何形。不过,修剪过的草地整齐划一,的确看上去很舒服,但草儿的个性呢?一棵草,它原本或许会生得曲折诡异而别有姿态,别有韵致,但这种姿态,这种韵致全被扼杀了。“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枝。”学习上的失意者也许并不比那些优胜者差,只是不能服水土罢了,换个战场,说不定谁是英雄。
  如果说教育上的对个性的扼杀只是顺应发展,在没有找到最好的一种机制来取代它之前,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那末回望历史,历史的江河中漂满个性主义者的尸体。
  苏轼苏东坡就是一例,他可爱,高贵而赋予个性美。但这既不构成社会号召力,也不能构成自我卫护力,而真正厉害的是邪恶,它将苏轼践踏无余,在这场向着个性呐喊的突围中,苏东坡撞的头破血流。
  说到这,人们不禁要问,像苏东坡这样让中国人共享的大文豪,为何会受到如此冷遇?我想根本上说是嫉恨,对就是嫉恨。
  毫不客气的说,嫉恨是人类的共性,在中国就更让人觉得悲哀,鲁迅就曾说过,“在中国有什末稍显突出,就有人拿了长刀削平它。”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应该再逃避而是反思,反思由长久的社会观念沉淀成的心里习惯,又由心理习惯沉淀成的群体人格,直至一种社会机制。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方框思想不应该尘封,到了拿出来,晾晒的时候了,我们的个性应该翻身做主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11-10 10:53 , Processed in 0.07876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