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星期,我们在 大亚湾儿童公园周边的露营项目就要正式开业了!”日前,在西区街道塘尾村,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朱达康说,家乡迅速发展,人居环境也越来越好,让他对返乡创业充满信心。
近年来,在西区街道党工委的推动下,塘尾村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朱子文化,组织村民群众学习朱子经典,弘扬家风家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构建“点(休闲公园)+线(村道两侧)+面(房前屋后)”的生态宜居有机体系,助推塘尾和美乡村建设。该村先后荣获省市“生态示范村”“惠州市宜居村庄”“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东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广东省文明村”等称号。
开办朱子学堂项目
在塘尾村,宗祠不仅是村民纪念先祖的地方,同时也成为该村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清康熙年间,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后裔永袺公携家人从梅州五华南迁,辗转多地,最终选择在塘尾村开基创业,建立朱氏宗祠。作为朱熹后人的塘尾人,秉承朱熹“家亦是大政”的教诲,世代传承、践行朱子家风家训,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朱氏宗祠不但是塘尾朱氏后人的精神寄托,而且还是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载体。
“依托朱氏宗祠,我们村开办了朱子学堂项目,为村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塘尾村党总支部书记朱伟奇说,自2017年朱子学堂项目设立以来,塘尾村长期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开展“童蒙养正”班以及“教子有方”班,为村中青少年群体及居家妇女讲解朱子文化内涵,培养本土朱子文化导师队伍。
在古风家训熏陶下,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画面在塘尾村徐徐展开。“妇女能顶半边天。”村民杨红说,作为塘尾村的一员,村里大多数妇女在做好家庭垃圾分类、门前三包等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反电信网络诈骗、禁毒等入户宣传工作。“村里定期组织我们学习新知识。这些课堂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志愿服务能力,还能增进家庭和睦。”杨红说。
近年来,塘尾村依托宗祠议事厅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了民事民议的生动格局,村民主人翁意识不断激发。“议事协商的过程也是宣传政策、凝聚共识、推进落实的过程。”朱伟奇说。目前,塘尾村建立“线上+线下”融合议事模式,将辖区划分网格,建立了全域覆盖、上下联动的“四级联户”群,在群内开展政策方针宣传、村情民意收集等工作,使“四级联户”群成为村民群众的“掌上议事厅”。
回乡创业人气旺
“以前这个池塘周围杂草比人高,现在成了我每天散步的首选之地。”在塘尾村墩顶村民小组,租客刘敏说,她在塘尾村租住已经近6年,近年来塘尾村的变化坚定她在这里居住的决心。“自从村里铺了沥青路,建了健身公园,租金收益上涨了20%以上。”村民邹素霞说,更重要的是,随着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发展了。
“人气旺,创业才有盼头。”谈到创业时的初衷,朱达康说,这些年,村里人居环境提升为村里带来更多人气,为此,他瞄准塘尾村与大亚湾儿童公园相邻的优势,在两地之间打造适合亲子互动、青少年聚会的露营项目。
“目前,有超过80%的大学生返乡发展,他们有的子承父业从事餐饮行业,有的进入到教育、艺术和文旅行业。”朱伟奇说,接下来,他们将积极推进大亚湾塘尾精品产业振兴示范点工作,计划利用塘尾村靠近儿童公园未开发的25000平方米集体用地,依托儿童公园庞大的入园人流,重点打造集购物美食、教育培训、娱乐游戏于一体的商业中心,建造面向青少年的网红商业空间,同时积极做好区级保护文物松山下望楼建筑等保护改造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塘尾村大力实施村庄美化绿化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四小园”建设(建有小菜园10个、小果园4个、小花园1个);积极推进各村民小组村道路面沥青铺设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聚合村民小组及墩顶村民小组沥青铺设工作;在建有鲤乸岭公园、珠古石村公园、富口村公园、墩顶村公园、聚合村公园等村庄公园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目前已完成墩顶村民小组健身公园建设。
另一方面,该村还积极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完成3个村民小组池塘升级改造及墩顶村民小组风貌提升、排水系统更新工程;推动塘尾村“护学”安全角、塘尾文化广场附属停车位整治提升、塘尾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等项目落地实施;完成文化广场旁篮球场、珠古石村民小组篮球场升级改造等。
来源:大亚湾发布,采写:黄旭新,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