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日前印发。根据《实施方案》,我市将开展党建引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示范攻坚、县城综合承载力提升攻坚、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创强培优攻坚、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优化攻坚、城乡流通网络畅通攻坚等六大攻坚行动。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
推进县域差异化发展
县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实施方案》提出,科学把握各县域的发展定位、方向、路径、重点,深入实施以功能区为引领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走高质量差异化发展道路。
惠城区风光。
支持惠城区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打造一流中心区。支持惠阳区打造深莞惠协同发展“桥头堡”,建设好“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支持惠东县推动山水林田湖海联动发展,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山海之城,重回全国百强县行列。支持博罗县加快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全国百强县位次进一步提升,打造千亿级经济强县。支持龙门县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支持 大亚湾开发区加快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建设国内一流开发区。支持仲恺高新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高新区。
到2025年,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突破1300亿元,博罗县突破1100亿元,惠阳区突破1050亿元,惠东县突破1000亿元,龙门县突破350亿元,力争取得更好结果。
到2025年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0家
县域兴则百业兴。《实施方案》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高标准谋划推动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太平岭核电、TCL模组整机一体化等重大项目,聚力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大亚湾石化区。
到2025年,累计工业投资4000亿元,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7000家,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0家,其中超500亿企业5家、超千亿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超900家。
工业园区是惠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千亿产业园基础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门工业园、大亚湾新兴产业园、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推动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到2025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累计投资超650亿元。推动各县(区)聚焦2~3个细分领域,各自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3+7”工业园区合计工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75%,力争3个国家级园区工业总产值超万亿元,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超5000亿元。
打造乡村便捷生活圈
未来,乡村的生活将和城市一样方便且更具诗意。《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新型乡村生活体系,打造便捷生活圈,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小球场等公共活动空间,补齐公共活动场地设施短板,推动公共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推动镇、村生活一体融合。发展乡镇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打造“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惠州样板。
美丽生态乡村。
《实施方案》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巩固优化攻坚行动。加快打造“五美”新乡村,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生态板块,推进农房规划建设管控,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加强古树名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按照“一带一主题”“一村一特色”的原则,深入挖掘乡村景观、历史文化、山水林田湖等优势资源,高质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
到2025年,乡镇(街道)范围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60%以上,创建省级社区社会组织示范点不少于5个,实现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数量达到18人。
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
农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精深加工、预制菜等富民兴村产业,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引导花卉、苗木、茶叶、油茶、南药等特色产业做精做优,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
开展城乡流通网络畅通攻坚行动。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巩固市县镇村四级供销社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快递物流网络,推进电商物流服务流通,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 到2025年,新增“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50个以上,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30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个以上,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个,创建区域性中心渔港1个。
实施城乡人才“回引聚能”计划
人才是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保障。《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城乡人才“回引聚能”计划,建立人才入县下乡激励机制,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载体作用,推进城乡人才一体引进、配置和使用,全面加强本土人才培养。
人才助力城市发展。
进一步完善以用为本、优进劣汰的“大储备”机制,将“储备”人才充实到基层重要岗位,培养造就一支懂经济、善发展、敢改革、爱基层的县镇干部队伍。积极实施选任优秀村(社区)干部进镇街班子、招录公务员、招聘进事业单位等,持续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激励保护和关心关爱,形成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良好氛围。
来源 惠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