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毗邻深莞的惠州市惠阳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向上突围。前三季度,惠阳区GDP实现515.11亿元,增长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94亿元,增长17.0%;固定资产投资309.65亿元,增长21.2%,其中工业投资100.54亿元,增长42.0%……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惠阳区今年以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机遇,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特别是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建设提速,助推惠阳加快迈向智造高地。 地处惠阳区新圩镇,作为千亿园区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施工正酣,一期项目将于2021年底实现厂房主体完工、2022年投产,二期项目也已启动建设,目前已引进一批来自深圳等地的优质企业,加快深惠产业协同发展。 主动对接深圳产业外溢吸引优质项目落户
在园区内部,10多栋建筑拔地而起;在园区旁边,深莞惠红色干线全面展开施工……眼下,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一边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一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运营服务,为企业定制厂房、“走出去”调研产业发展方向,全方位推进园区建设、运营和管理。 梅龙湖是惠阳推进千亿园区建设的缩影。今年以来,惠阳区立足深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抓住深圳国土空间局限、优质产业外溢、向外拓展空间的重要机遇,推动深圳产业项目、科创成果与惠阳产业平台、要素资源无缝对接,积极探索“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等产业协同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深圳先进产业外溢首选地”。 在深圳都市圈建设机遇下,梅龙湖所在的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正是惠阳区加快“融深”、推进深惠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 近年来,惠阳区积极推动要素资源向园区集中配置、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落户、同类产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高标准推进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两大千亿园区建设。如今,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总经理高国城介绍,该项目一期已签37家拟入驻企业,所需建筑面积约12.58万平方米,计划投资约15.50亿元,产值约21.57亿元,税收约0.88亿元,目前在谈企业14家,所需建筑面积约7.68万平方米。项目二期285亩土地已于7月摘牌,分为三个地块建设,更大程度地定制化设计满足企业需求,目前有意向在谈企业20家,所需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这些企业大部分来自深圳,如中视典、飞德利、龙展科技等,且近半数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项目一期计划今年底主体厂房完工,明年投产。项目二期整栋定制引进的方式也很受企业欢迎,目前招商情况比较理想。”高国城介绍,目前工作的中心从招商引资转向运营管理,正有序推进对入驻企业的基础服务。“运营服务在招商过程中就已经前置。目前,我们团队也在开展‘走出去学回来’的活动,密集组织成员去全国一些先进产业园学习、交流,未来在政务服务、企业产业的布局等方面,会与资源平台联动起来。” “从地理区位来说,惠阳梅龙湖是深圳出来的第一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国城表示,产业引导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梅龙湖能不能接得住外溢而来的深圳企业,关键看为产业提供的服务和专业能力,有信心把梅龙湖项目发展成为惠阳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打造“1+9”运营服务体系让企业安心扎根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企业的落户发展和做大做强,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一个产业园区来说,只有提供良好的运营服务和软硬件配套,才能让企业安心扎根、专注生产发展。 为此,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着力为企业营造适宜创新发展的全方位优质环境。秉承着开放、创新、进取基因的梅龙湖,在产城村人融合发展的运营理念基础上,打造了“1+9”运营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创新链条、全空间维度的孵化培育服务,解决企业的基础环境、人才环境等“痛点”。这为驱动企业在梅龙湖的创新发展铺设了一条“快车道”。 据介绍,“1+9”运营服务体系中,“1”即以云计算模式进行大数据整合,打造智慧互联云平台,链接新城九大运营服务模块,提供面向企业供需两端、面向全球人才的高效智能服务;“9”即提供敏捷入驻、政务直通、留才引智、孵化加速、资源协同、创投融资、精益生产、补链强链、公共配套,园区依托服务中心构建开放式动态服务体系,围绕企业需求,持续动态更新和完善各类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和政务类服务,通过与政府协同,在后续的运营中将政务职能落户园区。 “当今企业发展所需的远远不仅是优越的物理空间,还有基于物理空间之上的资源要素整合与落地。”高国城介绍,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通过整合碧桂园创投的资源,将创投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对接园区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在园区内高效流转,打造优质圈层,为园区企业创造商机。 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还积极响应“双碳”战略,正在研究制定光伏分布式屋顶发电,已在对接古瑞瓦特、一道新能源等产业资源,探索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同时,开展与国企之间的对接,与中关村构建惠州数字科技产业基地。 在企业招引方面,在惠阳区科促局的指导与支持下,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积极配合政府修缮入园企业的联审制度,同时联动相关部门对意向企业进行走访,政企联动的招商机制对企业进行把关。此外,在招商过程中遇到企业反馈的问题,梅龙湖与政府协同解决,共同优化营商环境、做好企业服务。 在服务企业方面,梅龙湖前置运营服务,在惠阳区科促局、工信局指导下,积极筹备关于“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培训、申报等活动,并通过走访企业,就企业在招工、住宿、财税、工商注册等方面协调解决企业搬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的服务一定是用心的、一定是感同身受的,要把自己代入企业中,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才能真正做好服务。”高国城说。 园区运营的核心是吸引人与留住人。为此,在园区配套方面,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规划有智慧食堂、人才宿舍、商超,满足园区基本的商业服务需求。同时,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惠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在园区附近落户,将打造“三甲”医院,计划2024年竣工;临近梅龙湖还建设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是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可解决在园区上班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项目建设、企业落户和配套完善,梅龙湖所在的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崛起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智创新城。
■延伸 打通对接深圳“黄金通道” 惠阳加快迈向智造高地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交通对接最为关键。近年来,惠阳抢抓“双区”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完善航空、轨道、高速、快速路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广汕高铁、深汕高铁、深惠城际等交通项目,打通惠阳对接深圳的“黄金通道”,基本形成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 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每天有120多趟列车穿梭,其中近60趟开往深圳,10分钟可达深圳坪山站,30分钟以内可抵达深圳北站……厦深高铁惠州南站开通运营8年来,惠阳已经成为惠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的前沿阵地,加快融入“深圳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除了轨道交通,惠州“丰”字道路交通也为惠阳带来重大利好。作为惠州“丰”字道路交通规划在惠阳实施的首个项目,深莞惠红色干线全长41.3公里,计划总投资95.96亿元,分三期工程实施。其中,一期工程主线长约16.9公里,双向八车道,计划2023年建成。届时,从惠阳去深圳、东莞将更加便捷,方便人员往来的同时将有利于深莞惠产业联动发展。 “未来深莞惠红色干线拉通,园区到深圳东莞相邻园区只要20分钟,我们很多客户就是看中这个区位优势,从深圳选择落户在我们这里。”梅龙湖智能制造产业新城总经理助理刘若杨说。 陆路交通不断完善,空港建设也在升级。位于惠阳区平潭镇的惠州机场自2015年通航以来,航点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会及华东、西南、中南等地区的主要经济发达城市,已开通40条航线,通达30多个城市。目前,惠州机场正进一步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快周边骨干交通路网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打造千万级干线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 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有助于惠阳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交通、资源等综合优势,驱动各种经济要素流快速转动。 当前,惠阳正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五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在产业方面,发挥“三带”串联功能,构建“一城引领、两区协同、多点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加速产业集聚,立足深惠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抓住深圳国土空间局限、优质产业外溢、向外拓展空间的重要机遇,推动深圳产业项目、科创成果与惠阳产业平台、要素资源无缝对接。 惠阳还将围绕打造5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加强与深圳各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接,推动双方在产业布局、项目落户、补链强链上务实合作、协同发展,统筹推进资源要素向六大产业平台汇聚,引导现有分散企业向专业园区集聚,提高园区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管理水平。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加快产业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此,惠阳区建立“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机制,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重点抓好“一门通办+集成服务”“区域评价+带方案出让+零条件预审”“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推进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通过便捷式服务、高效率审批进一步展现“惠阳速度”。 惠阳区还建立“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库,培育阶梯式发展链条,针对库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相关诉求,给予“一企一策”帮扶,专人跟进解决,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同时,大力扶持高成长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既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上规”,也助力规上工业企业转型“专精特新”,并为“专精特新”企业升级上市提供全链条服务。 截至目前,惠阳区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2家,获评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市各县(区)第一位、第二位。5年来培育骨干企业(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11家,其中百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50亿元以上企业7家。 此外,惠阳区建成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2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1个,居全市第2位。同时,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共16家,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共200多家,数字化先进制造体系成效初显。 接下来,惠阳将充分发挥临深优势,进一步融入深圳都市圈发展,加快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协同发展战略平台,力争在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将惠阳打造成为智造高地。 来源:南方网 撰文周欢 蓝单 采用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