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大亚湾霞涌苏埔村:一村容四姓 竹墙共御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0 09: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湾湾 于 2016-10-20 09:16 编辑

    家族史之苏埔村

    和睦:同种麻竹墙,共御外地人

    传承:一年四大节,五湖四海归

    未来:宗祠十来间,遥望高楼近

    走进苏埔村,你会发现这并非一条整齐划一的村落。古老的瓦房、新时代的楼房、瓦房……一个自由自在生长的村落,但是却不是无序的,巷道在农村是少有的干净,没有很多的垃圾桶,更没有那种随风飘舞的垃圾。这是有4000多人居住的城中村,4个姓氏在这里繁衍生息,见证这个时代的潮起潮落。

dcha012006_b.jpg

苏埔村的孩子们在嬉戏。


    戴氏人扎根 苏茅埔起步

    苏埔村位于大亚湾霞涌街道。据《惠阳县志》记载,距今500多年前,霞涌已有人定居,称霞涌圩,即今霞涌老圩。郊有青龙河逶迤入海,形成一个大沙涌,沙质细幼,盛产金钩虾,故又称虾涌。由于大量海沙淤塞,港口不断向外推移,民国时期,为适应渔货集散需要,才逐渐迁至现在的圩场。

    那么苏埔村这个4个姓氏混居的客家村落是怎么在大亚湾成长起来的呢?据村中老人说,好早之前,这里先住了谭、卢、曾三个姓氏的人。但其实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滩,生存环境很恶劣,大家零散地寄居于此。后来,苏埔大姓戴氏一族来了。正是戴氏的到来,让苏埔从一个滩涂开始成长起来。

    57岁的卢氏代表卢伟粦对南都记者说:“现在戴姓虽然是我们苏埔的大姓,但是他们是后来的哦。”说着卢老伯笑笑,并主动帮戴氏人讲了一个传说。据传,戴氏祖先当年离乡别井,从河南出发往南走,一路寻找自己的落脚点。走啊走,走到苏埔这个地方。“当时这里没什么田地,都是长满苏茅的沼泽地!”64岁的谭氏代表谭送老人插了一句。

    “对对”卢伟粦说:“以前我们村叫苏茅埔,就是因为这里长满了一望无际的苏茅草。”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官方网站的地名解释,关于苏茅埔是这样记录的:苏茅埔(Sūmáobù)在惠阳县城东南18.9公里。属霞涌镇。明代建村,盛长苏茅草的埔地,故名。

    为什么戴氏祖先走到苏埔就停下来不走了呢?

    原来,他们祖先被人指路的时候,就说:你们要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你箩筐里的鸡蛋孵出小鸡为止。戴氏族人来到苏埔时,行李中的鸡蛋也孵出小鸡了。他们于是跟已经住在这里的其他三姓人家商量,这里地广人稀,可否让戴氏族人在这里定居。当时苏埔荒野一片,也不是什么良田万顷,而戴氏人如此有礼,大家都是客家,即使不同姓,但是彼此有个帮衬。于是从此苏埔就有4姓人长居。

dcha042001_b.jpg
    重建的祠堂。

    密种麻竹墙 御敌共进退

    宗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地区的村落,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如果一个村落出现异姓,那是必然会受到排挤的。苏埔,是怎么达成了四姓和谐呢?据老人家们回忆,除了4个宗族先人良善好客,彼此敬重之外,共同抵御“敌人”,是他们互相扶持、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

    谭送老人介绍,以前苏埔村整个村落,四周密密种植了麻竹,成为一堵数米厚的麻竹城墙。为什么要种麻竹?当时原住民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包括惠东那边的宗族,跟苏埔村人总会有些矛盾,甚至严重到要动刀动枪。种麻竹,一是可以预防外村人随意进出,二可以作为经济作物,竹笋做菜,竹竿可以做建筑材料等,而最关键的一点是麻竹可以做武器。

    “我们就是用麻竹战胜了别人骚扰!”据介绍,在200多年前,当时外面的大村看到苏埔人日子过得蛮滋润,当年的苏茅埔,也从沧海桑田变成了肥沃土地,于是就有大村觉得,可以将这个地方霸占。

    在生死存亡之际,4姓人同心协力,共同谋划,出钱出力,最终战胜了想侵占他们土地的外面大村落。经过这一次“战斗”,大家更加坚定了共同进退的决心,可以说是为4姓和谐共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卢伟粦补充说:“虽然我们卢姓人数少,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被歧视。在这方面,我们在座各位真的可以拍胸口说,虽然我们不同姓!但是我们就是兄弟。”他老人家缓了一口气表示:“当然,彼此之间有些矛盾是必然的,这点我们也不否认,但是要说村里不同姓之间打斗,完全没有。”据老人们介绍,从那时起,全村不同姓氏的人就开始有商有量,定期开会商量事项,这种习惯直到今天,依然保留着。而现在的苏埔文化室,就是他们开会聚集的地方。平时本来就会聚头聊天,到了筹备大节日活动时,就会召开严肃的会议,认真商讨。

dcha042007_b.jpg
    大学生村官带记者参观祠堂。

    一年四大节 五湖四海归

    在苏埔村,目前户籍人口有2000多人。其中戴姓占了八成以上。从前,苏埔人谋生的手段只有一个,就是种植和养殖,生活相当清苦。种,就是种田,养,就是养鸭子。

    “你们居住在海边呢!为什么不靠海吃海,下海打鱼?”

    对此,老人家们异口同声说:“这里的原住民是不允许我们客家佬下海打鱼的。”原来,“客家”居住此地的他们,也得遵守当地的约定俗成。落地生根可以,但是不能来抢船民的饭碗。从建村到现在,苏埔村民都是保留着客家人的谋生手段。在广东客家,农耕读书是祖训。虽然作为流落到偏远海角的客家人,受教育的条件比起其他地方差,但是苏埔一直都重视教育。随着改革开放,苏埔走出了好多成功人士,他们有的在港澳出人头地,有的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先富的人,就这样先富带后富,苏埔村开始了腾飞。最明显的就是宗族活动开始频繁。

    “你看,我们客家,最讲究的是尊老爱幼,扶老携幼。”74岁的戴姓族长戴启敏老人看上去神采奕奕,“传承很重要。我们村没有什么工业,很多后生仔都要出外谋生,如何让这些年轻人感受到宗族的团结和传承呢?我们就想着要搞一些活动,让大家一起来。”

    在苏埔村,一年有四次大的宗族活动,分别是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农历八月初一祭祖、大年初二拜祖。这四个日子,是全村最热闹的时候,年轻人都会从五湖四海赶回来,参加村里的活动。

    三八节活动,是基于关心妇女儿童的朴素心理,自己村有条件就在这一天安排妇女聚餐等有益活动。五四青年节活动,一开始只是几个老板即兴请在村里较活跃的部分青年吃饭聚餐。当时只有几围宴席,结果这聚会增进了村里青年们的交流和团结,之后就一直延续成为了新传统。尤其是这几年,在现任村干部的牵头下,老板们更加踊跃支持,现在发展到全村村民都参与。至于八月初一祭祖和大年初二祭拜活动,则是真正的传统节日。其中八月初一是隆重祭拜祖先,给祖先上坟,热闹非凡,是孝道的表现;大年初二则是到祠堂给祖先上香,宗族见面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领压岁钱,非常热闹。

    那么,目前苏埔村集体收入靠什么?48岁的村长戴胜钦介绍说,村里面没有什么集体企业,收入基本上就是靠出租集体用地,每年有100万元左右的租金,为了兼顾公平,这收入剔除基本的支出之外,全部分给村民。

dcha042005_b.jpg
    新客家人老谭。

    拆屋修村道 善款惠老幼

    苏埔现任村长戴胜钦,在村人眼中是一个年富力强有担当的人物,而他带领的村委会班子,也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村道的修建讲起。从前的苏埔村,是一个密密麻麻的大村落,根本不可能开车入村。这对于村里组织活动非常不利。为此,戴胜钦决定要提升这条村的活力,首要就是要建设一条村道,起码能让汽车进来。记者在大学生村官戴汉强的带领下,沿着村口走在这条水泥村道上,听他讲述当年修村道遇到的阻力。

    要修路,就要拆一些旧房子,拆谁的谁都不太愿意。“当时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当然,关键是村里也有魄力,拆了旧房的,置换新的地给建房子。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需要耐心细致地调解。我大学毕业后成为首批大学生村官,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村子,参与了最基层的工作,建设村道也是其一。”戴汉强边走边说,他也已经从当年的大学生新丁,成长到今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村官。

    村长戴胜钦回忆当年建设村道,立即对现场的长辈们表示感激,“都是这些宗族长老的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完成。实际上,路通了之后,大家都感受到了这条路带来的好处!现在,村外谋生的那些先富的人,愿意回来参与我们村里组织的公益活动,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村里的公益事业,可以讲是越发地完善!”

    戴胜钦所讲的村办公益,其实就是集村里之力,成立老人基金、互助基金以及学生教育基金。据介绍,目前苏埔村里,已经有的基金包括老人慈善基金会,每年会给村里超70岁的老人家们发500元红包,老人家去世,还会发抚恤金;另外还有读书基金,村里的年轻人考上大学或者大专,都会有奖励,奖金4000元、6000元、8000元不等。“这些基金,是村里的社会贤达一起同心同力共同搞的,很多人都为此出钱出力。”戴胜钦说。

    村长是戴氏族人,但是现场接受采访的曾、卢、谭三位长辈,都表示戴胜钦工作表现优秀,“他总是跟我们有商有量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文化室)里商谈解决。”62岁的曾氏代表曾桂友告诉记者。

dcha042009_b.jpg
即将在村旁兴建的大马路,远处是越来越逼近的豪华住宅。

    精心修族谱 同心创未来

    崭新的苏埔村文化室,是政府出资兴建。落成之后,这里就成为了村民们的活动中心。在文化室前面,有一口六角形的巨大水井。这口水井以前是村里所有人的唯一饮水之源,现在因为已经不再使用,为了安全,焊上了铁条。在文化室左前方,是一个标准篮球场。当年轻人回来村子里,这里就是年轻人流汗打球的地方。平时,在文化室活动的大都是老人家,他们有人在打麻将,有人在打扑克,也有人纯粹坐在那里聊天,看上去非常惬意。

    二楼有一个阅览室、一个会议室。南都记者想在阅览室找一些关于苏埔的书籍,并没有。戴汉强说:“我们苏埔并没有什么文字记录。即使是族谱,也正在编制中,没有编好。”村长戴胜钦将他们戴氏正在编制的族谱初稿拿出来给记者看,里面有一些很用心的修改、标注。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在上面,也可以看到他们同村四姓之间有通婚,用老人家们的说法就是,四姓之间的婚配,并没有因为同村而被强力阻拦。而这些通婚,又间接促进了彼此的维系。

    虽然是城中村,苏埔却一直寻找一条新时代的治理之路。为了保证村容村貌,村里自筹资金聘请清洁工保障整条村的干净整洁。教育村民不能乱丢垃圾,养成卫生习惯,并对村庄的主要出入口进行了绿化美化。“我们对自己的治理要求,有着很严格的目标。”村长戴胜钦表示,苏埔村曾经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几年前,有房地产商与他们接洽,希望将他们村子推掉,建设现代化的楼宇,实行一次跨时代的改造。“但是我们没有同意。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能否实现自我改造。你要知道,一旦这里变成了高楼大厦,我们这些老人家,可就没有现在这样的悠闲了,我们在思考,苏埔可以有怎样的未来?”

    整个苏埔村,大大小小的宗族祠堂有十来间。有的祠堂保留着旧时模样,有的祠堂则是部分翻新,有的祠堂则是推倒重新修建。“因为有些祠堂已经要坍塌了,台风来一次,村里很多旧房子就要倒塌一些。”戴汉强对记者说。

    站在苏埔村的村口,遥望不远处的数十层的现代化高楼,深圳人已经把它们抢购一空。

    这里确实跟深圳很近。从霞涌上高速,一头向深圳,一边向广州。深圳方向的路牌写着:去深圳26公里。26公里,是不到半小时车程,这样的距离,简直就是在深圳一样。苏埔的未来会怎样?大学生村官戴汉强想知道,村长戴胜钦也想知道,戴、卢、曾、谭几位老人也想知道。

    是的,未来总会到来,只是需要时间来见证。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表于 2016-10-20 15:1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苏甫人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1 00:1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发也是这村,叫戴少雄。最师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9-22 06:58 , Processed in 0.34573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