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大亚湾:南海水产资源的摇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0 11: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洋名片] 大亚湾是一个由南向北嵌入陆地30余公里的大型山地溺谷海湾,为广东最大的半封闭型海湾,拥有海洋生物1300多种,素有“南海水产资源的摇篮”之称,是多种珍稀水生种类的集中分布区和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增养殖基地。大亚湾拥有大小岛屿100多个,平均水深11米,海域水深浪静,降水较丰,海水盐度稳定,生态环境优良。为保护好这片海域的生物和自然资源,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覆盖惠州、深圳约985平方公里海域。

  保护范围约985平方公里海域

  大亚湾是广东最大的半封闭型海湾,拥有海洋生物1300多种,素有“南海水产资源的摇篮”之称。1983年成立的广东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保护范围覆盖惠州、深圳共985平方公里海域,是我国惟一真鲷鱼类繁育场、广东惟一马氏珠母贝自然苗场,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海豚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江豚、棱皮龟等。

  “大亚湾海洋生物种类丰富,水产资源种类繁多,历来是南海的水产资源摇篮,为多种珍稀水生种类的集中分布区和广东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管理处主任陈天水如此介绍。

  陈天水称,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内生物种类达1300多种,其中浮游植物241种、浮游动物300多种、鱼类400多种、贝类200多种、甲壳类100多种、棘皮类60多种、造礁石珊瑚30多种、藻类30多种、红树林11种,是我国惟一的真鲷鱼类繁育场、广东省惟一的马氏珠母贝自然采苗场和多种鲷科鱼类、石斑鱼类、龙虾、鲍鱼等名贵种类的幼体密集区。

  陈天水说,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大亚湾梭子蟹、马氏珠母贝、绿海龟、玳瑁、棱皮龟、石斑鱼类、龙虾、鲍鱼、珊瑚以及多种名贵鲷科鱼类、贝类资源等。

  此外,保护区内还有纳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白海豚、江豚及其他鲸类、海龟、石珊瑚。

  广东第一个“数字化保护区”

  “这里还是广东第一个数字化保护区。”陈天水说,大亚湾种类繁多而又珍贵的海洋生物,让他们在开展日常保护与监管时不敢掉以轻心,保护区工作人员除了定期开展重点区域和排污口水质跟踪监测外,还多次对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和预报,同时还投放海洋水质自动在线监测浮标,提高环境动态监测和灾害预警能力。

  大亚湾水产保护区海域面积广阔,而管护人员较少,又处于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如何更好地提升保护区管理能力与创新管理手段,成为当前保护区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悉,该保护区从2012年开始试点数字化建设,成为全省保护区数字化建设首个试点单位。目前,大亚湾保护区数字化系统建设有3个海岛视频监控点(西三洲、刀石洲、鹅洲)、1个信号传输中继站(许洲)和1个水质自动在线监测浮标,视频监控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了保护区重点区域,初步实现了保护区的可视化、数字化、动态化管理。

  大亚湾喜洲岛和赤洲岛均处于保护区中部核心区。喜洲岛最高点有一个雷达塔,旁边是微波信号中继站,负责传回视频动态监控以及监测浮标的数据。陈天水说,通过视频监控点,目前已实现了对重点区域全天候实时图像监控,今年年底前将建成一套海洋环境自动检测取样分析系统,实现对该区域海水水质全天候监测。

  “随着大亚湾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压力与日俱增,如何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源头上保护海洋环境,成为保护区的一个新课题。”据陈天水介绍,近年来大亚湾水质情况和海洋生物资源略有衰退,但水质总体保持得较好,除沿岸局部是二、三类水质外,离岸1公里保持一类水质标准。此外,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在全国领先。

  大亚湾物种库免费开放

  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管理处2008年成为首批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的21家成员单位之一,该保护区设立了野生动物救护热线0752-5553078,受理误捕或受伤的保护动物。自成立至今,已累计救护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海豚、江豚、棱皮龟、绿海龟、玳瑁等共50多头次。

  赤洲岛是保护区内的珊瑚移植区之一,岛屿周围有大量马尾藻和囊藻生长,大型海藻与珊瑚群体组成了生机盎然的海岛环境,这也是保护区的一大特色。据了解,大亚湾水产资源保护区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从2003年至今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珊瑚礁移植工作。目前,保护区内珊瑚约有30多种,其中以石珊瑚为主。

  保护区管理处还在大亚湾区澳头街道坳南路55号专门设置海洋生物物种库陈列馆,陈列有玳瑁、绿海龟、鹦鹉螺、鹿角珊瑚、石斑鱼、小丑鱼等海洋生物标本,置身其中,仿佛走进海洋世界。


    “这些标本,有些是科研人员从海中采集的,有些是从市场采购回来的,还有部分是用渔民误捕送来的鱼类制作的。”据介绍,保护区成立初始,工作人员便通过走访渔民及对海区、岛屿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开展调查,至今记录了约260多种鱼类、20多种甲壳类和30多种贝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标本,还编制了《大亚湾主要经济鱼类图谱》、《大亚湾保护区海岛现状》、《大亚湾保护区开发利用现状》。目前这些标本与文图资料都保存在保护区管理处物种库。
  
[color=rgb(37,]
    据了解,该物种库免费向公众开放,工作日市民都可以上门参观。此外,该物种库的标本还经常“走进”社区、学校等地,向市民宣传海洋生物知识。

采写:南都记者 黄海林 通讯员 彭学士
摄影:南都记者 田飞
  作者:黄海林 彭学士
  
[color=rgb(37,]南方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9-20 17:46 , Processed in 0.1594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