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怀念那株桑树

桑树在春天里是很容易成活的,可那株桑树却偏偏在它成活并长出了嫩绿的叶芽之后由我亲手从土里拔了出来,然后,孤零零地躺在灰白的水泥地上被太阳晒成了干枝。一枝酝酿绿色的生命从此夭折了。现在想来这么做很对不起它,可又想也只有这么做才对得起它。毕竟生命的生存与生长是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
  那株桑树当时就种在我厨房前的一块狭窄的空地上。在这块空地的四周都是水泥地。附近原先有一株枝繁叶茂的桑树,后来因为住在大院里的人集资建房,就把桑树给砍了。这么一砍把许多孩子的乐趣给断送了,因为桑叶对养蚕的孩子来说甚至比食品对自己还重要得多。我小时候就有过这样的体验,眼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蚕宝宝因缺桑叶而濒临死亡,那心里急得简直就要发疯了。或拿着最心爱的东西忍痛去跟别人换桑叶,或取出轻易不用的压岁钱去买桑叶。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株属于自己的桑树。其实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小农意识,但得到农民出身的父亲给予的原则支持。只可惜当时他们的观念绝对农民化,吝啬的把周围的土地都用来种菜了。于是,我孩提时代的桑树也就这么成为梦幻之树了,留存在记忆之中。没想到我儿时的愿望居然在我儿子身上又萌芽了,可认真地想一想也丝毫不奇怪。毕竟这种愿望并不是我一个人所特有的,而是属于所有的孩子。
  我儿子也养过蚕,后来是他自己不养了。不知怎地,他们这一代孩子在同龄期时的自身责任感似乎不如我们,儿子的蚕差不多是我在替他养,而他自己不过凭兴趣来玩玩而已。以至有许多真正的养蚕乐趣他是无法体味的。所以到后来他也烦了,就把蚕送给了同学,还搭上许多桑叶。本来他养蚕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就因为在大院里有一株很大的桑树。那树的主人对外来的孩子是又骂又赶的,可对我儿子却疼爱有加,要多少给多少。可往往条件太优越了,这惰性也就成了伴生物。儿子养的蚕吃得好,自然就长得大,招来许多羡慕的目光。许多养蚕的同学以及同学的朋友得知我儿子能搞到桑叶时,都蓄意抬高了他的地位。桑叶确实在孩子之间成为一种友谊的纽带。当然我儿子也没有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当我问那些前来摘桑叶的孩子,在没有了桑叶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们的回答和我孩提时的想法如同一辙。他们童言无忌,说动了不少心思也想了不少点子。我问和我儿子套近乎是不是也是一个点子?他们都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我知道这样问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赶紧说:“叔叔是逗你们玩的。”于是,他们一个个都满载而归,而且还隔三岔五地来。
  这桑树毕竟是别人种的,桑树的主人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倒不是舍不得桑叶,那桑叶本来就是招引孩子的,给哪个还不都一样。而是有的孩子破坏性太大,趁人不备用刀把桑树整枝整枝地给砍走了;还有个孩子爬树爬得太出格,以至摔了下来,虽没啥大事却虚惊一场。于是,主人不高兴了,气鼓鼓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所有的孩子都给赶走了。桑树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我儿子也气鼓鼓地说:“我自己要种桑树。”他觉得那桑树的主人这么一做是不给他面子。这把我吓了一跳,赶紧对他说,这么做是为了孩子们好,你想想要是真摔伤了人,那多不好。再说把桑树给砍得你一枝我一枝的,这树不就残废了吗?儿子听了一愣一愣地,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这种桑树的事也就给搁下了。
  蚕是很招孩子们喜爱的,尽管我儿子养蚕是兴致使然,缺乏耐性,可也从养蚕中渐渐地懂事,开始明白生命的生存方式和生长过程。也从我们和同学那儿得知寻找桑叶的艰辛,对“责任”这个词开始有了实际意义的理解。这从他不再养蚕这事可以看出他的认识。他曾对我说现在没有能力对所养的蚕负责。我点点头。毕竟蚕是活生生的生命而不是没有生命的玩具。
  那株大桑树终于在人们需要这块土地时被心情复杂的主人用斧子给砍了,这本来就很少的绿意又少了一片。从此也不再有如鸟儿般叽叽喳喳的孩子整日或远或近地关注着桑树了。那楼尽管一天天在增高,却生硬、冰冷,不象原来那样树影婆娑、鸟语啁啾。经过了一个不算寒冷的冬天后,对春天的消息不再象以往那样轻易地从桑树的叶芽中发现。于是,人们有点怀念桑树怀念那经过酝酿开始散发出浓香的岁月了。在一个春雨霏霏的日子,儿子不知从那弄来一枝桑树枝,说我要种桑树。我借来一把锄头,指导儿子在厨房前的空地上挖一个洞,然后把树枝栽进去,填上土浇上水,等待着发芽的日子。
  叶芽是趁人不在意的时候悄然萌发的。我和儿子差不多每天都蹲在桑树旁看上一会儿。一晃十几二十天过去了,那桑树枝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就在我以为活不成时,它却长出了芽苞,幼小而嫩绿。接着每一天都有变化,那芽苞变成了叶片。一片、两片,由小变大。我儿子很是兴奋,这毕竟是他人生中种的第一棵树。没想到就在他高兴的时候,那幼小而嫩绿的桑叶被人摘了。不用说,这人肯定是那些曾经到过这院里摘桑叶的孩子中的一个,只是他能发现这么小的桑叶也不能不说是费尽心思。我赶紧劝慰伤感的儿子说,那桑树还会再长叶的。
  从此,儿子更注意关注桑树了,从每一天的细微变化去感觉生命在春天里的冲动。大约过了二十来天,那桑树又有了春天的希望,这一次共长出了三个芽苞。儿子学聪明了,上学前,用一个纸箱扣在桑树上,放学后再拿开。那桑树很听话地迅速长叶,十几片叶子构成了一道美丽的绿意。儿子说,等桑叶再长多一些时,我就可以自己养蚕了。我心中一喜,知道儿子开始懂事,这种懂事的标志就是对生命有了责任感。
  后来,儿子的蚕没养成,倒不是他临时变卦而是那桑树的生命消失了。就在儿子拿了蚕仔回来时,他伤心地发现,桑叶又让人给摘走了。这回对他的打击是绝望的,我们也只能好言相劝,让他等着桑树再次发芽。其实,我们谁都明白,这桑树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而那些养蚕的孩子为了一个生命而扼杀了另一个生命,而前一种生命是要后一种生命来抚养的。尽管那些孩子不会意识到这些,但对我们却提出了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因为现实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在我们的生存环境里又发生着多少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事呢?
  望着又一次失去叶子的桑树,我和儿子都默默无语。总不能整天守着桑树吧。桑树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和感悟,可我们既然无力让桑树顺利成长,那就不如不种了。我询问儿子,他眼神很复杂,沉默了许久,说拔了吧。
  我从土里拔起了桑树。那根部已长出了非常细的根,这种生命的顽强令人感叹。但让它在生存之中不断遭到致命的伤害,不如不让它生存在这恶劣的环境里。这样做似乎很残忍,可这应该是对生命的负责。
  尽管现在桑树已不在了,但我始终认为“负责”本身就是一种真诚的怀念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那株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