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以书为友

人生与书的关系该是最为密切的了,一个人六七岁开始读书,从此就离不开它了。不过虽说如此,真正与书有缘的人却不多,与书结缘且以书为友的就更少。
  人们一般是以书为师的。所以一般是修完学业参加工作就与书拜拜了。倘是与书为友,则永远也不会与书分离。
  与书为友需要一个更高的境界,学识、见解与情感的。如果说最先书是老师的话,那到可以与老师为友了的时候,你的水平太约也和你的老师差不多了。再又是要喜爱,那才会产生一种依恋不舍的朋友之情。有了这两个条件,便是以书为友了。这时读书实际上是最有味与最受益的了。因为这时书给你的“知识”你已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它也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与你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交流、提醒、启发、沟通、安慰与共鸣。就像与一个朋友促膝谈心或互诉衷肠或高谈阔论或悉心研讨……
  读书读到这种境地,人生就觉着充实了。
  所以,与书为友,我本人的感受是人生极不可缺与最重要的事。不断增长学识,更新知识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在人生乐趣、情感虽求与精神生活上亦为人生不可或缺。
  最近在网上聊天,一些网友先是提出要视频,我说没视频,他们又问我索要照片,并且自己先寄了他们的玉照过来,却之无礼,我便去翻电脑里的照像。谁知像虽照得不少,却硬是挑不出一张拿得出手的——老了,也丑了。
  但我却并不死心,我觉得我在自己的印象中不是这么个样子,虽谈不上帅气,却也不至于拿不出手罢?
  于是趁夜深人静,只身独处的时候,悄悄将几大本老照片搬出来……不料这一看,看得我真是百感交集。
  当年那么青春年少、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的一个人,被时间无情地洗刷掉了身上所有的亮点与色彩,好像一张没有冲洗的彩照的底片如此黯然无光呢。
  而更可怕的还不是老,更可怕的是物是人非。原来的那些朋友,无不一拨一拨地离我而去,他们另谋新欢去了,有的甚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就留下我,如此时此刻厮守空房般厮守着这孤寥红尘……
  瞧那些照片,一张张面孔那么熟悉,那么投缘,那么亲密无间。我曾经想,我和他(她)是一辈子也不会分开了。
  但事实上我们分开了。不要过节,无须理由。不看这张照片我还真不知道我们分开了呢?是什么时候分开的呢,我记不起来了,反正很久很久了。
  也许,这恰恰说明分开是必然的,不分开倒是不正常的。
  对于久远的朋友,我不得不接受分离这一事实。那可能是时间对友情的一种自然的分化与浸蚀,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最终会在这种自然的分化中形成一块友谊的化石,仅仅是曾经存在过而已。除开你们的友情是钻石,是坚韧无比的合金……分化的过程并不漫长,但往往连我们自己也说不出它的具体时间。
  还有些并不久远的朋友,他们为什么要与我分离呢?是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他们吗?没有。抿心自问,这些朋友,我对他们都是一片赤诚与忠心。但是他们离开了我,以至我望着他(她)的照片一片迷茫,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我相信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这话。
  可不是吗?一桌盛宴,美酒佳肴,频频举杯,夸夸其谈……人生不可多求的欢乐呀,却终有散席之时。回去后,酒醒时,欢乐与痛饮烟消云散去,留下的只是无穷的回味。
  将筵席比作人生的聚散何其生动形象。朋友散去,也带走了人生的段段情缘。
  问题是聚散的岂只朋友,更有至亲至爱的人。父母老了,终将被子女“遗弃”;儿女翅膀硬了,也势必弃你而冲向广袤的蓝天;就连相濡以沫的夫妻,最后的结局也无不是大限来时各自飞……
  而当我怀着惆怅与失落之心将这叠相册重又放回书柜的时候,我却蓦然看到了我的挚友——满橱的书藉——这也是一些老面孔,但却是我永远无比忠实与永不分离的朋友。我便想,我终于还有朋友!
  书这朋友是除非你遗弃她,她是永不会有遗弃你的时候的。而且招之即来,并且你需要哪方面的朋友都有。 
  读书就是与书的作者交谈。李白、杜甫、歌德、尼采、莫伯桑、雨果、鲁迅……他们都是人类的智者呀。而现在,你跨过时空居然能与这些精英神交,结交须胜己,似己不如无。这种交友的标准这时还用得着考虑吗?其实休说这些大师级的人物,就是名气不很大的作者也无不是良师益友呢!所谓开卷有益呀!
  正像一本年岁已久的泛黄的书,他能够存在正说明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没有人会嫌弃一本线装书的古老,而只会对他肃然起敬。所以面对他,你不会盟发垂垂老矣的喟叹;她永远厮守在你的书橱,永远在你的互联网上,你随时都可以找她神侃海聊而不用担心她会背叛于你;她也不会先你离开这个世界。交上这个朋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在你将要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时让她忠实地陪伴着你,守候在你的枕旁,为你送别。
  与书为友吧,因为人世间只有她会游离于悲欢离合、生死诀别之外。如果你害怕孤独与寂寞,需要永恒的友谊与朋友,而且只愿长聚不愿离的话,这世界上也许惟有与书痛饮这桌盛宴永远不散。
  至忠至诚呀,书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书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