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觅逍遥

生活中常有一种感觉,很好的感觉,比喜悦还要暇意,虽然这种感觉只是偶尔来一次,我便很是怀疑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期待和追求这一不常来的状态,总想说出来或写出来与别人分享,但又总是表达不尽然。
  闲时的一天,外面风很大,天气又阴暗,不便外出又觉无事可做,我便靠在沙发上无聊的翻着书,偶然看到汪国真先生的一首诗词:四月鲜花满处摇,三十头发妙刀薅。旁两老,若观雕,平常事里觅逍遥。突然有了通感,难到我所盼望和寻觅着的就是这逍遥吗?琢磨不清,但最后还是肯定了。
  逍遥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说就是:‘没有什麽约束,自由自在。’其实也并不十分确切,说逃匿的罪犯叫‘逍遥法外’,他有一时的自由自在,但其心里却并不逍遥。我被生活约束为生计奔波,很多想干的事不能去干,但却能偶尔涌来逍遥感。逍遥应该是一种心情的状态,一种精神上的感知。
  《庄子》这本书头一篇名为‘逍遥游’,庄周先生大约是逍遥派的鼻祖,可他也没有对逍遥作注释只是在叙述一种状态:北海有一条叫鲲的鱼,有几千里那么大,变成鸟之后叫鹏,也有几千里那么大,鹏的翅膀犹如遮盖天空的云气,它飞往南海,溅起三千里水花,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飞了六个月才停下来。而蝉和斑鸠随时飞起一下,累了就落下来,它们一生也不能高飞九万里而到达遥远的南海。庄子说,小知不知道大知,小年不知到大年。天色苍茫,并非天的本色,而是它太高远无穷,我们不能看到它的至极深处。有人说庄子的逍遥论是虚无主义,我不敢苟同,虚无者是消极厌世的,不敢直面生活,其实他们精神空虚,空虚不是自由。逍遥是风雨人生中的彩虹,它是一种融入自然的境界,和自然越近,心就越大,精神就越豁达,就能如鲲鹏在天地间任意翱翔,相比之下蝉和斑鸠正如名和利,它们太渺小了。
  有一句词语叫‘逍遥自在’,而生活中使我们身体与内心不能有更多的自在,因此逍遥也不是持久的,往往内心的逍遥与身体的束缚很矛盾。“诗仙”李白的一生便是如此他执着于自己的政治抱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是自信的,同时在内心世界他又渴望精神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其实权贵也不愿有他这样的人来“事”。李白终于没能一展政治里想,所以便闷踏山林多一些,畅饮欢歌多一些。清代龚自珍说庄子和屈原并为一人就是李白。倒是晋代的陶渊明解脱的多,他归去田园,‘采菊东篱下,悠游见南山’。那样一个乱世,即使归去田园,能逍遥的如此悠悠然,大约也是很难的,所以他在自己精神上想象一个逍遥世界—世外桃园,这个青山绿水的桃花源头,与世隔绝,无战乱,无徭役,犹如人间仙境。这里生活着一代代的人们,他们的先人避秦时乱来此,秦以后汉、魏、晋的事情他们就不知道了。陶渊明心中有此境界,于是又悠悠然了。这个寻觅逍遥的办法被后人学会了,每个人的精神上都有一个自己想象出来的世外桃源,生活上感到疲惫和束缚时便到那里去寻得一份轻松和自由。
  逍遥和事业本无矛盾,并非都要遁入山林,归去田园。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游长江时心旷神怡,犹心吟出:“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亭信步”。这是一种放达的逍遥。散文家朱自清先生在夜间心里颇不宁静时,信步河花塘,作文《河塘月色》,这是一种偷闲的蛸遥。何处觅得逍遥?也许确如汪国真先生所说‘平常事里觅逍遥’,还是说不尽然,但记下了这些之后感觉很轻松,舒畅。我发觉我又觅得了一份逍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觅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