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二 发表于 2018-2-8 15:29:42

加快构建“1+4+N”产业新体系

本帖最后由 茶二 于 2018-2-8 15:31 编辑

      走进年味渐浓的大亚湾区,整洁的街道两边霓虹灯流光溢彩,与石化区火树银花的景象相互映衬,一座产业兴旺发达、城市面貌靓丽、生活安定和谐的城市展现在人们面前。

       记者从大亚湾区获悉,2017年大亚湾区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深入实施“升级发展1523行动”,以“两图工作法”为抓手,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1+4+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2017年全区动工、竣工、签约产业项目84宗,投资总额867.8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45亿元。

■聚焦“五个维度”广泛应用全球领先新技术

       以产兴城,以城带产,如今的大亚湾已经走出一条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新路。记者从大亚湾区获悉,近年来该区聚焦“五个维度”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发展。聚焦“五个维度”即聚焦延伸中下游,提升价值链抓项目,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聚焦对接深圳产业和创新辐射抓项目,全面落实 “海绵行动”;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抓项目,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抓项目,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聚焦坚守生态环保安全抓项目,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统计数据表明,去年该区动工、竣工、签约的84宗项目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新项目占比高,引进深圳、香港创新科技项目34宗,占项目总数的40.5%;投资额5亿元及以上的项目25宗,占比29.8%;奥地利北欧化工、德国赢创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主动上门洽谈,目前在谈意向项目50宗,投资额约2200亿元。

体量大、质量高、速度快、支撑强,这一组关键词成为大亚湾项目建设的亮点。

       其中,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大亚湾石化区的综合实力连续四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并已经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碳九等优势产业链;随着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炼油工程投产和乙烯工程竣工试车,石化区炼油、乙烯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2200万吨/年和220万吨/年,届时炼化一体化规模将跃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64%,高新技术企业占工业企业的14.6%。

      高质量发展带来丰厚收益。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全区动工、竣工、签约产业项目84宗,投资总额867.86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1600亿元,年税收可达156亿元;2017年大亚湾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可比增长17.4%,税收占比全市最高。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45亿元,增长14.5%,总量占全市的36%。

■保持发展定力

坚守生态环保安全底线保持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时代,需要新思想的指引。从依靠大项目、大产业到升级大平台,大亚湾区始终保持发展定力,预留充足空间布局新篇。

      在大亚湾西区响水河工业园,作为首家本土上市的企业——— 惠州大亚湾光弘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线,配合现代管理模式,让该公司在国内电子制造行业内声名鹊起,其占地5万平方米的二期项目也已完成建设。

      为优质项目预留充足发展空间,不遗余力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大亚湾高规格布局精准落子。

   大亚湾在借鉴邻近地区发展经验,积极对接深圳“东进战略”的背景下,对自身发展路径又一次作出主动选择——— 建设“‘1+N’创新产业集聚区”。根据规划,“‘1+N’创新产业集聚区”是大亚湾区直接与深圳接壤的区域,也是大亚湾区对接深圳“东进战略”的主要片区。如今这块约10平方公里的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对接深圳的主干道已拉通,全面吸引深圳的资金、人才、产业,引进深圳企业100多家、创新团队36个。

       一方面大力引入先进技术和优质企业,一方面采用“一票否决”坚守生态环保安全底线保持高质量发展。据了解,大亚湾区制定出台《项目评估办法和评估标准》,构建了一套由15项量化指标组成的投资项目评估体系,实行安全、环保“一票否决”办法,仅2017年就否决项目22宗,否决率15.8%。

       一系列举措得到丰厚的回报。据介绍,大亚湾石化区获评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园区 (广东省唯一);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规模效益突出的优势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2017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8.1%,比2013年提升10.1个百分点,稳居全市前列。

来源:惠州日报,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快构建“1+4+N”产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