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ep 发表于 2016-8-17 09:30:53

惠州各县区对标深圳有“绝招”:招商阵地搬到深企“家门口”

本帖最后由 sheep 于 2016-8-17 09:36 编辑

云创工厂里,来自深圳的创客团队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研发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深圳企业金百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研发、生产搬到了惠州大亚湾后,基地扩大了,产能提升了,也得到更快的发展。去年8月,该公司自主投资建立了大亚湾首个民营众创空间——云创工场,专注智能硬件孵化、产品加速和创客服务,吸引了本地不少创业企业入驻,一批深圳创业青年如今也带着技术和项目赶来了大亚湾。

与此同时,在百里之外的惠州仲恺高新区科创中心,来自深圳的邹少峰的创业团队正研发新型车载移动数字电视技术。他们原先主攻的整合车辆应用设备的车智芯应用宝已研发成功,并和一些厂商合作,将产品推向了市场。

随着深圳实施东进战略和惠州提出全面对标深圳,越来越多深圳的项目、人才、资金涌向惠州,特别是大亚湾、惠阳、仲恺等靠近深圳的县区。在此背景下,各县区纷纷“放大招”,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前移招商阵地,到深圳企业“家门口”进行择商推介,希望把深圳高端的产业、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资源“请进来”。

搭平台送服务 建孵化器吸引深圳创新创业团队
这段时间,仲恺科创中心国家级孵化器里,邹少峰和他的团队正忙碌着。这次他们瞄准的是车载移动数字电视盒技术的研发。而在去年11月,他才刚刚入驻仲恺区恺萌创客空间,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利用创客空间提供的几个免租台位,就这样开始创业。

考虑到惠州创业成本比深圳低,而且电子信息产业发达,他和几个同样在深圳工作的同学一起来到仲恺创业。如今,随着业务的扩展,他的公司已从创客空间转移到了孵化器里面,拥有独立的办公室。根据仲恺的政策,目前仍然是免费使用。

“我们准备研发的新型车载移动数字电视产品,主要瞄准私家车和商务车的市场。国家正在推动这方面的发展,我们是跟着政策走,仲恺孵化器也提供了很多支持”。邹少峰介绍。

邹少峰是从深圳“转战”惠州的万千创业者之一。对他们而言,惠州的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较好,创业服务跟得上,对人才扶持力度大,创业成本比深圳要低。

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并提供各类优惠政策和服务,这在惠州各县区并不少见。

以仲恺高新区为例,目前仲恺有3个国家级孵化器和专业运营团队、一大批民营孵化器及创客空间、一年有5000万元人才扶持专项基金,还有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恰是来仲恺的创业者所看中的。



不仅如此,在创新平台建设上,中韩产业园也落户惠州。仲恺迎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潼湖生态智慧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产业园“四区合一”的发展机遇。

仲恺区委书记杨鹏飞认为,这将使仲恺在国家政策、产业集聚、人才吸引等方面获得更大的优势,对标深圳有充足的底气。仲恺将建立与深圳的全面对接机制,全面对接项目投资和科技创新资源,主动加强与深圳知名企业、商会协会、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风投机构、咨询机构和政府单位等的沟通对接工作。

南海之滨的大亚湾区,孵化器、加速器、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同样如火如荼。



走进大亚湾西区科技企业加速器5楼,宽敞明亮的厂房内,惠州皓赛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人操作着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正在制造光通讯元器件,生产、组装、检测一气呵成,不仅效率高,生产成本仅为同行的2/3。

很难想象的是,如今看来“高大上”的这家科技企业,1年多之前还隐藏在深圳某街道一个破旧的厂房里。由于租金成本高、空间受限,晧赛公司那时发展艰难。

去年搬到大亚湾之后,作为新兴产业,该公司得到当地政府多项政策扶持,不仅场地和产能扩大了三四倍,租金成本也明显下降。晧赛公司总经理张皓程告诉记者,因为产品品质优异,成本有明显优势,目前公司的综合实力已跻身该细分领域国内前六位,华为、富士康等多个通讯巨头近日正考察合作。

如今,大亚湾区已建成工程技术中心27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产学研示范基地1个,孵化器2家,孵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其中大亚湾科创园累计引进研发机构、总部经济、孵化企业、中介机构74家,孵化企业毕业24家,目前已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力争今年内创建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不远处的惠阳区秋长街道,新南鸿高科技孵化园17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自去年9月动工以来,正抓紧建设,计划一年内完成。

这是惠阳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搭建科技孵化器的缩影。除了秋长新南鸿科技园,该区还有2家企业计划投资建设孵化器。而惠阳第一家创客空间也已于去年底挂牌成立,吸引了7家创客团体入驻。

与其他很多县区相似,惠阳近年来在创新服务平台组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产学研结合专项经费、150万元知识产权工作专项经费、60万元专业镇发展专项资金等。

得益于政策鼓励和扶持,如今,惠州临深片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越做越大,吸引深圳企业和创业团队纷纷进驻,也促进了当地的创新驱动发展。

走出去引进来环大亚湾新区及3县区将组团赴深推介

除了搭建好平台、提供优惠政策,让深圳的企业和人才能够“引进来”,惠州各县区政府还积极“走出去”,前移“阵地”,走进深圳开推介会,考察走访知名深企,把择商选资引智平台搬到前线,主动上门寻求对接合作。

仲恺高新区距离深圳不到1小时车程,而仲恺又是惠州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全市仅有的3个国家级孵化器和接近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都集聚在这里。深圳东进战略给两地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

智慧装备产业便是可加强合作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仲恺形成了以TCL、德赛、华阳三大集团以及三星、信利、科锐等为龙头的智慧终端产业布局。同时,引进了三协精密、利元亨、翠涛自动化设备、赢合科技等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制造企业,集聚了上百家精密器件制造企业。

3月22日,仲恺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带队到深圳开展智慧装备产业发展推介会,并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希望引进更多高端的企业、项目和人才,把装备制造业推向更高的水平。”

创新驱动的核心是人才驱动,惠州不少县区都在瞄准如何吸引和留住深圳溢出的高端人才。5月底,仲恺又到深圳举办了城市推介会。这次推介会除了介绍该区经济发展现状,更重要的是介绍城市规划、交通、教育、医疗、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成就,让更多深圳企业和市民对仲恺有了新的了解,为今后各类合作创造了条件。

7月21日,仲恺在深圳推出了今年的第三场推介会,专门对接深圳的创新创业资源,并设立了仲恺在深圳的孵化器,以及深圳市科技金融联盟惠州服务中心。

与仲恺一样,惠阳区、大亚湾区也积极谋划与深圳的对接合作。作为与深圳仅“一墙之隔”的近邻,惠湾片区努力成为深圳东进的第一站和最直接的辐射地。

“今年1月,我们就在深圳设立大亚湾区(深圳)投资促进中心,依托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实施常态化驻点招商,2月我们又在深圳举办了新年首场招商投资对接会。”大亚湾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大亚湾将深圳列为招商的重点地区,主动对接深圳东进战略和产业溢出,今年一季度已对接6宗深圳产业转移项目,投资总额23.1亿元。全年计划引进10宗工业项目。

“我们已做好承接深圳创新资源和创新产业的准备,正在西部综合产业区打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物联网、生命健康、新能源制造等五大产业创新园区。”大亚湾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小军说,大亚湾将充分发挥大亚湾(深圳)投资促进中心的作用,每月拜会5家深圳高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行业领先企业,并与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协会建立合作联系,着力引进技术领先、带动力强、税收贡献大的现代科技产业项目。

除了各县区,作为全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的环大亚湾新区,也在加强与深圳的对接。这个西邻深圳和东莞、东接汕尾,囊括大亚湾区和惠阳区全境以及惠东县8个镇(管理区)的新区,不仅把择商阵地前移,还联合3县区组团出击。

环大亚湾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及3个县区积极承接深圳高端产业外溢,依托大亚湾区驻深圳投资促进中心,建立了新区和3县区驻深圳的招商引智平台。同时,加强招商推介,新区和3县区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在深圳联合开展对接深圳东进战略推介活动。

畅交通优环境路网将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对接深圳东进,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前提。为此,惠州各县区积极推进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打造优质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共同加快推动深汕高速公路惠阳西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新区海上客运规划研究工作”……6月28日,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管委会的一间会议室里,对接深圳东进成为正在召开的新区建设联席会议上热议的话题。

在道路交通方面,环大亚湾新区联合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积极推动与深圳的交通对接。大亚湾区龙海二路—深圳丹梓东路等边界连接路已全面贯通,区内道路与深圳南坪快速和外环高速的对接在抓紧谋划推进,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至惠州、深惠城际(东线)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在开展中。

在大亚湾龙海二路宽敞的路上,一辆辆汽车奔驰而过,其中不少挂着“粤B”号牌。“龙海二路开通之后,去深圳更方便了。从西区中心区到深圳坑梓,只要10分钟。”家住大亚湾西区街道、在深圳坑梓上班的市民李先生说。

作为大亚湾连接深圳的主干道之一,龙海二路去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后,成为对接深圳的第3条连接路,两地人员往来更加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断头”20多年的龙海一路去年也已开建,预计年内建成通车。该路西接深圳坪山,穿过大亚湾西区,东接惠阳。大亚湾区公用事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龙海一路打通之后,大亚湾对接深圳的连接路将增至4条。





如今,与交通相关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完善。环大亚湾新区已新开通大亚湾龙光城—深圳坪山、大亚湾龙光城—深圳龙岗、惠东碧桂园—大亚湾—深圳等4条跨界公交线路,方便了出行。

“4条市政道路对接,加上沈海高速和惠深沿海高速2条高速路,构成了多样化的交通路网;跨市公交车和厦深高铁则构建起对接深圳的公交系统。现在从大亚湾往返深圳的交通已经很便捷了。”大亚湾区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大亚湾将主要从交通组织上争取与深圳形成统一体系,提高紧密度。

走进位于惠阳区淡水街道的厦深铁路惠州南站,只见客流熙熙攘攘。每天有不少人从这里坐高铁往返于惠阳与深圳之间。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二等座票价只要16.5元,耗时仅约30分钟。眼下,相关部门还正在推动开通捷运化列车,促进高铁“公交化”。

惠阳区委书记胡斯平此前表示,惠阳对标深圳,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借力,借力深圳的产业外溢效应,当深圳产业转移的“筛子”,筛选优质项目;借力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主动加强与深圳在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新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借力深圳的基础设施外延,加紧推进深圳地铁14号线延伸到惠阳的相关工作以及推动厦深铁路深圳到惠阳的捷运化列车尽快开通。

惠阳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除了现有的厦深铁路,未来还将有3条轨道在惠州南站交汇。分别是向西连接深圳中心区的深圳地铁14号线,向北到惠城的深惠城际东线,向东到惠东的惠阳—惠东城际线。

随着未来这些交通大动脉的规划建设或完善,环大亚湾新区将借助轨道交通与深圳加速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环大亚湾新区提出,加强与深圳东进的“十大战略通道”的衔接,特别是做好其中通往新区的5条通道(东部过境高速—惠盐高速、机荷高速—深汕高速、深盐二通道—盐坝高速、外环高速、南坪快速)的承接,使之成为联通深圳、支撑新区及各相关县区产业与城镇发展的经济廊道。

同时,环大亚湾新区还将对应深圳龙岗—坪山东部中心建设,加快惠州南站新城、稔山滨海新城建设,提升惠阳—大亚湾城市组团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配套,增强城市对现代产业和创新创业人口的集聚能力。

从深圳来到大亚湾后,金百泽公司发展更加迅速。“这里距离深圳只有10公里,交通很方便,各种配套也越来越丰富,感觉跟深圳没什么区别。”该公司销售常务副总经理武淑梅说。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uicefiaRbKcDibUrrAmsxZ5GdXdQRjqJn0D1pCgcbqdYShKE5ibUV0niccqYbdUNKpfxiaOWXAHTYGmQTNBSb4T36KQ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延伸http://mmbiz.qpic.cn/mmbiz_png/uicefiaRbKcDibUrrAmsxZ5GdXdQRjqJn0D1pCgcbqdYShKE5ibUV0niccqYbdUNKpfxiaOWXAHTYGmQTNBSb4T36KQQ/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深惠产业跨城协作提速企业开启“双城”模式

伴随着惠州积极对接深圳东进以及深惠交通一体化不断推进,两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双城”模式——把研发总部、科研中心放在深圳,生产基地设在惠州。同时,由于深圳用地紧缺、成本高企,不少深圳企业也加快东进脚步,移师惠阳、大亚湾、仲恺等临深片区。两地产业联动越来越密切,协同创新的步伐提速。

2015年5月,深圳市赢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惠州仲恺惠南产业园投资建设的锂电池自动化生产设备制造项目开始投产。赢合科技的到来,推动了惠州锂电产业链的“蝶变”,从电池生产延伸至自动化设备制造,形成产业上下游的本地配套和集群。

惠州市赢合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小舟介绍,公司从深圳搬过来,成为深圳赢合最重要的全资子公司及生产基地。仲恺离深圳近,产业链较完善,有更大的空间。该公司去年6月正式投产,10月就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柳小舟说,该公司很注重研发投入,获得168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有44项发明专利。

一批深圳企业转战惠州的同时,不少惠州企业、园区、机构也前往深圳取经,寻求产业协作,企业跨区域协同创新加速。

“深圳是创新之都,你们是经验丰富的孵化器运营机构,希望与你们强者共舞,带动我们大亚湾孵化体系的加速提质发展。”6月24日,与深圳硅谷大学城创业园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共同签署了《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合作框架协议》后,大亚湾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满怀期望地说。

此次签订合作之后,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业务创新,提高彼此服务创新竞争力,共同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我们更多是向老大哥学习。”大亚湾科创园负责人说,签订合作之后,大亚湾科创中心将定期组织人员赴深圳跟班学习孵化器(含众创空间、加速器等)、创新沙龙活动、创业人才培养、投融资服务等先进理念和运营机制;深圳方面也将不定期组织专家人员赴大亚湾指导开展孵化器建设运营、创业导师服务、创业大赛等活动。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将探索跨区域协同创新方式,如异地建设运营孵化器,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来源:南方日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惠州各县区对标深圳有“绝招”:招商阵地搬到深企“家门口”